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 3D打印产业化需资本助力

炒股就看,中国权威,工程专业,院院印产业化及时,士卢全面,秉恒本助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需资
打开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官网的中国“产品中心”菜单,一套套白底镶蓝边,工程带显示屏、院院印产业化控制器的士卢电子设备映入眼帘:金属熔丝增减材一体化制造装备、金属激光熔融打印机、秉恒本助桌面级DLP光固化成型装备……这些自主研发的需资3D打印设备,有的中国已经投入生产,打印出塑料或金属零部件。工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院院印产业化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卢秉恒是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的负责人。他带领数百名科研人员进行研发,把握技术方向。卢秉恒院士表示:“3D打印技术的产业化,需要有战略眼光的资金支持。”
中国3D打印“开路先锋”
卢秉恒接触3D打印纯属偶然。1992年,卢秉恒前往美国交流学习。在参观汽车模具企业时,一台3D打印设备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要将产品的CAD数据输进去,就可以把原型做出来。”卢秉恒当即决定,把3D打印列入研究对象。
卢秉恒表示,中国企业生产能力很强,但是产品开发能力不足,开发速度慢,这项技术能帮助企业快速、低成本地实现新产品开发。
卢秉恒一开始想引进3D打印设备,但当时一台核心部件激光器要卖3万美元。卢秉恒决定自己造一台。他带着学生跑遍了全西安,找协作方加工关键部件,没有现成的就开机床自己做。1997年底,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台3D打印原型机诞生。2000年,由卢秉恒主持完成的“快速成型制造的若干关键技术及其设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6年12月,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落户西安。该机构由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及13家相关企业共同组建,注册资金1.35亿元。
卢秉恒介绍,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先后研发了各类增材制造工艺,以及激光、电子束、离子束、电弧、电热等能量驱动的10多项重大增材制造装备;申请国家专利387件,其中发明专利29件;主持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40余项。
3D打印需要资本助力
3D打印技术类似燕子衔泥造窝,材料一点一点累加,造出三维物体,又称增材制造。3D打印在新产品开发、首件制造等方面,能大幅简化流程、缩短周期、降低成本。
卢秉恒介绍,在材料、主流工艺与装备、关键零部件、控制软件及各领域工程应用等方面,3D打印已初步形成创新链与产业链。3D打印应用范围极广,未来将大有可为。
卢秉恒透露,国内3D打印订单大多是个性化、多品种、小批量、技术复杂的产品,一时难以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及投资回报。目前,3D打印缺乏资本支持,这不利于产业长期发展。
“有些投资人更看重赚快钱,对于一些技术难度大、投资额较大或回报期比较长的技术或产品,缺乏投资意愿。”卢秉恒表示。
一项新技术,从研发到应用推广要经历较长时间。以应用于航空和医疗领域的3D打印产品为例,航空构件须符合适航条件,包括材料、工艺、检测、强度、高低温等,这需要大量实验数据进行验证。3D打印医疗产品被核准临床应用前,须收集大量实验数据,其间不能对病人收费,这意味着研发耗费的资金量较大。
“3D打印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更多有战略眼光的民间资本参与3D打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卢秉恒表示。
相关文章
- 01466)公布,该集团预期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将取得纯利约1030万港元,而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为1440万港元。公告称,业绩增长主要由于珍珠及珠宝2025-07-07
- 在今天11日)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就美对华贸易战相关问题向发言人提问。对此,赵立坚表示,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美方单边加征关税不利于中国,不利于美国,也不利2025-07-07
- 作者 |山茶“腰间的肥油咔咔掉”谁能不心动,刘畊宏爆火的背后,是全民健身浪潮的推动,而健身减脂,对饮食的有着高要求,近些年来低脂零卡零糖的产品层出不穷,收割着这群减脂的年轻人。植物肉打得也是这个主意,2025-07-07
新增56例!北京宣布大消息!网警开始普查,退休工资也要没了?上海回应!美国或取消对华关税?外交部发声
中国基金报 安曼上海疫情即将到尾声,一起来看看北京疫情如何?按照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安排,北京市开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人员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工作。11日下午,根据故宫博物院官网显示,故宫博物院将于22025-07-07- 来源:直新闻由俄罗斯主办的“东方-2022”演习当地时间昨天8月31日)上午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谢尔盖耶夫斯基训练场开幕。中国、阿尔及利亚、印度、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蒙古国等国派出部队参加此次演习。2025-07-07
- 来源:环球网【环球网报道】共同社11日消息称,日本外相林芳正向韩国新任总统尹锡悦转交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亲笔信,信中提及尹锡悦想要改善日韩关系的意愿,并写有“深受鼓舞”以表达期待。共同社称,日本首相亲笔信2025-07-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