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董事会换届提名应客观公正维护公司利益
近来,证券在部分公司新一届董事会成员选举进程中,时报提名乱战时有上演。董事有“加塞提名”的届提,有“多个萝卜抢一个坑”的客观,还有中小股东“逼宫”的公正公司。
董事会之争并非始于近期。维护近年来,利益已有多家公司就曾出现过阶段性争夺。证券同时不能排除类似换届乱战今后继续上演的时报可能,毕竟上市公司重大决策通常是董事由董事会决定。
从流程来看,届提提名是客观选举的前提,董事提名是公正公司产生董事的第一步,也是维护关键性的一步。从股东视角来看,董事提名权是法律赋予的一项股东基本权利,是公司股东“选择管理者权利”的法定权利。因此,不同股东向上市公司提名董事候选人,是行使股东权利、尤其是董事提名权的直接表现。
从近期董事会换届过程中所出现的提名乱战来看,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往往掺杂着经营权争夺、股东做局搅局甚至利益集团内斗,这很可能会消耗上市公司资源、影响企业运行,最终冲击到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
这从部分提名细节中可以找到证据。以某ST公司的提名为例,部分候选人在担任其他公司管理层时,因未能恪尽职守、履行诚信勤勉义务,被交易所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也被地方证监局给予警告,并处以罚款。这说明,部分股东的提名缺乏最基本的审慎原则,缺乏对上市公司长远发展的利益考量。
因此,董事会选举提名乱战也遭到部分人士的直接质疑。在某公司董事会换届中,9名董事里就有3人投出弃权票,理由是18个候选人抢9个董事会席位,无论是从市场形象还是公司治理,都不是一个合适的做法,公司股东应尽量协商提起一个正常的方案。
董事会制度是公司治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被视为企业运营从权力主导转变为靠规则主导的重要路径。在董事会制度的底座之上,所有董事才可能客观、公正维护公司利益,即维护所有股东的利益,而不是某个股东或管理团队的利益;建立一个独立、开放、包容的董事会文化也才成为可能。毕竟,一旦公司利益受损,从中长期看,没有人能成为真正的赢家。因此,从提名开始,董事会的任何“变量”,都应该最终指向上市公司治理和业务运营的“增量”,绝不能成为负向牵引。股东参与上市公司董事会换届提名,更应该“且行且珍惜”。
相关文章:
- 零跑汽车IPO:三年合计亏损约44.7亿元,卖一辆“亏”6.5万!资本还会为风口买单吗?
- 我国用于载人登月的新一代载人火箭将于2030年前完成研制
- 主要竞争对手上半年净利润均下滑 五个品牌支撑约九成收入 小众化妆品牌推手拉拉米闯关A股
- 感恩节前夕 美国大部分地区汽油价格正快速下降
- 期货公司中考揭榜:74家净利润共约56亿元
- 甘肃严打制售假药劣药违法犯罪:打掉犯罪团伙17个,涉案价值6000余万元
- 恒生科技指数大跌3.43%,京东、阿里、美团跌近5%
- 经济日报:政企合力换来消费者心安
-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
- 韩国企业被要求向已破产德国基金买家偿还约3.17亿美元损失